一场关乎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博弈正在上演。 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亮出了其最强大的武器——一份价值93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直指波音飞机、美国汽车、大豆、威士忌等美国核心产业。 这并非简单的关税战,而是欧盟为捍卫自身利益,挑战美国单边主义霸权的决心体现。 这场博弈的胜负,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
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与特朗普进行紧急谈判。 此时,美国对欧盟30%的惩罚性关税即将生效(8月1日),特朗普更放出狠话:“协议概率只有50%,甚至更低!” 日本此前已向美国“割肉”5500亿美元投资以避免关税,而欧盟却以千亿欧元清单强势回应。 这体现了德法两国罕见的团结,默克尔与马克龙闭门商讨三小时后达成共识:若美国不让步,欧盟将启动“反胁迫工具”,精准打击苹果、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和公共采购市场。
冯德莱恩的底气,源于她7月24日在北京获得的三张“王牌”。 首先,中国承诺向欧盟稳定供应电动汽车和风电所需的关键稀土矿产,直接解决了欧盟的“资源焦虑”——要知道,全球60%的稀土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德国宝马当天便宣布与中国大唐集团合作开发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此应对美国的能源胁迫。
展开剩余70%其次,《绿色氢能技术标准互认协议》的签署,使欧盟车企能够直接采购中国氢燃料电池,每年节省数十亿欧元成本,而中欧班列则保障供应链畅通。
第三张“王牌”更是让美国恼火:欧盟正推动用“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传统关税,既能保护欧洲产业,又能为中美竞争留出空间。 这些协议落地后,欧盟贸易代表立刻放出强硬言论:“有了中国的支持,如果美国继续施压,我们将立即启动100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
这份930亿欧元的关税清单,汇集了欧盟两轮反制措施,是其历史上最强大的贸易武器。 210亿欧元针对美国农业,涵盖家禽、牛肉、大豆、橙汁等;720亿欧元则直击美国工业命脉,波音飞机、汽车零件、医疗器械、威士忌甚至卫生纸和牙线都未能幸免。 清单原定8月7日生效,但欧盟留下了谈判的余地,只要美国在8月1日前妥协,这颗“核弹”就不会引爆。
德国态度的转变成为关键。 此前,默克尔还主张通过谈判解决矛盾,但特朗普坚持对德国汽车征收25%的关税,直接威胁到德国78亿欧元的季度顺差。 7月23日,在柏林的闭门会议上,默克尔与马克龙握手言和,最终支持动用“反胁迫工具”打击美国科技巨头。
7月27日的苏格兰会谈气氛紧张。 特朗普再次强调协议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欧盟的底线清晰明确:学习日本接受15%的基准关税,但绝不接受55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承诺;汽车关税必须从27.5%降至15%,医药、航空零件、烈酒等敏感领域必须豁免。 然而,美国却试图复制“日本模式”,要求欧盟开放汽车市场、每年进口5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甚至承担更多美军经费。 冯德莱恩则在谈判桌上亮出“中国牌”,强调中欧绿色氢能合作已大幅降低欧洲企业成本,如果美国步步紧逼,欧盟随时可以转向东方供应链。
欧盟内部的分歧依然存在。 法国葡萄酒商哀叹关税带来的“灭顶之灾”,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呼吁“维护西方联盟”,而一些中东欧国家由于安全依赖,倾向于妥协。 但德法两国依然保持强硬姿态。 马克龙坚持“零关税对零关税”的底线,默克尔则警告:“德国经济承受不了30%的关税,但更承受不了屈服!”
然而,产业界的行动比政客的表态更具说服力。 大众汽车前五个月在华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228%,荷兰光刻巨头阿斯麦对华销售额激增35%。 当波兰铁路公司订购100列中国动车组,意大利游艇厂将生产线搬迁至山东时,“价值观联盟”在产业链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这场贸易战的最终走向,依然充满变数。
"
发布于:四川省启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