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基辅独立广场,总统府铁栅栏外,人潮如海,手臂如林,举起的标语在探照灯下闪耀着刺目的反光:“还我乌克兰!”褪色的军装与年轻人的愤怒面孔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悲壮的图景。这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史无前例的全国性大规模抗议,矛头直指曾经被民众拥戴的“战时总统”泽连斯基。三年战火,民众的热情已从最初的抗俄抵抗,演变为对内腐败的深刻觉醒。
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源于泽连斯基7月22日签署的一项争议性法案。该法案赋予总统任命的总检察长对国家反腐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署(SAPO)的直接控制权,使其拥有随意终止案件调查、甚至将案件移交其他机构处理的权力。此举被抗议者视为对乌克兰民主的致命一击,是泽连斯基对反腐事业的彻底背叛。讽刺的是,就在法案签署前夕,总检察长办公室和国家安全局突袭搜查了NABU和SAPO的办公室,以“涉嫌替俄从事间谍活动”和“参与毒品贩运”等罪名拘留多名员工,进一步激化了民怨。
民众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三年战争的掩护下,乌克兰的腐败问题愈演愈烈。2024年,国防部公开承认官员贪污近15亿格里夫纳军费——足以装备200辆主战坦克的巨款。更令人绝望的是,泽连斯基与美国签订的矿产协议,将乌克兰一半的矿产利益拱手让予美国,换取的仅仅是武器援助。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资源的价值足以重建整个基辅市。“他们拿我们的资源去填饱外国军工厂的肚子,我们却连温饱都成问题!”一位饱经沧桑的抗议老人悲愤地哭诉,道出了无数乌克兰民众的心声。
展开剩余66%NABU和SAPO这两个反腐机构,是2014年“广场革命”后由欧盟直接扶持建立的,旨在独立于乌克兰政府之外,成为打击腐败的旗帜,代表着西方势力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然而,泽连斯基此举的真正目标,却是摆脱西方的控制。曾依靠西方支持上台的他,如今面临着被美国抛弃的风险。随着特朗普计划更换“代理人”,NABU突然启动针对副总理切尔尼绍夫的建筑腐败案和无人机采购贪腐案的调查,矛头直指泽连斯基的核心圈。走投无路的泽连斯基,选择孤注一掷,通过削弱西方控制的机构来向民主党发出警告。然而,美国国务院官员私下评论泽连斯基已成为“摇尾乞怜的狗,彻底沦为美国的傀儡”。
经济的崩溃则加剧了民间的觉醒。超市实行食粮配给,货币暴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前线仅剩两个旅苦苦支撑,俄军16万大军在红军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而乌克兰民众却将怒火转向了内部。一位老妇在总统府外哭诉:“总统说打的是正义之战,可我们连面包都要靠抢!”她的哭诉引发了全场共鸣。波兰边境涌现新一轮难民潮,其中不乏携款潜逃的官员,就连警察都无奈地承认:“政府内部早就烂透了!”
这种对内转向的民意转变速度惊人。最初抗议者仅要求撤回法案,如今已经演变成要求立即重新选举的呼声。退伍军人们质问:“与其打没完没了的战争,不如先清理国家里的蛀虫!”年轻人在街头公开讨论更换领导人,渴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
泽连斯基的豪赌正引发连锁反应。欧盟官员表达了“严重担忧”,英国媒体甚至放风称欧盟可能对乌克兰实施制裁。这对依赖西方援助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基辅独立报》——这家曾坚定支持泽连斯基的媒体——也发表社论,直斥总统的行为是“对乌克兰民主的背叛”。而美国国务院则保持沉默,冷眼旁观这场由其代理人引发的危机。
更大的风暴正在华盛顿酝酿。特朗普政府已对民主党的“幕后主导者”奥巴马展开调查,美国政坛的决战序幕已经拉开。而泽连斯基这个“民主党的代理人”,其价值在两党内斗中急剧贬值。
三年之前,人们在这个广场为泽连斯基戴上“抗俄英雄”的桂冠;如今,同样的广场回荡着“下台”的怒吼。泽连斯基站在总统办公室的窗前,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特朗普要求“50天内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通牒,桌上摆放着NABU关于副总理腐败案的调查报告。当战争让位于觉醒,乌克兰人终于看清,蛀空国家的,不仅有炮弹,更有那些躲在爱国口号背后的贪婪。一位举着“还我乌克兰”标语的青年直言:“总统靠战争活着,战争就是他维持权力的工具。”而历史一再证明,当民众看穿皇帝的新衣时,再坚固的权力戏台也会在瞬间崩塌。
"
发布于:四川省启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